炒股杠杆平台哪个靠谱
关键信息
1)EOS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炎症效应细胞,其释放的各种介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加重2型炎症。
2) IL-5在EOS成熟、迁移、活化、募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3)新型生物制剂靶向作用于EOS炎症通路,有效降低重度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风险。
前 言
哮喘急性发作的特征是气促、咳嗽、喘息或胸闷症状进行性加重和肺功能进行性降低,即它们代表患者的日常状态发生变化,需要改变治疗,其会因呼吸道感染、过敏原吸入等多种因素诱发1。气道炎症是哮喘病理生理基础,免疫-炎症反应是形成哮喘的病理主要机制,与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共同作用,最终导致哮喘急性发作2。嗜酸性粒细胞(EOS)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炎症效应细胞3,年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随血EOS计数增加而升高4。因此,EOS可作为哮喘急性发作的预测因素5。
危局:EOS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炎症效应细胞
50%-70%的哮喘患者存在2型炎症6。EOS是2型炎症通路中的核心炎症效应细胞,其释放的多种介质会加重气道炎症,促进急性发作3,5,7。2022年12月McIntyre A等3在Trends Mol Med杂志发表《Asthma exacerbations: the Achilles heel of asthma care》,再次强调了EOS在 2型炎症的核心地位。活化的、长期存活的EOS聚集会释放的相关介质加重气道炎症,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。
1) EOS释放的颗粒蛋白与机体免疫、炎症反应密切相关,其可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,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,加重2型炎症7。
2) EOS合成并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脂质介质会加重2型炎症7。
3) 活化的EOS会形成嗜酸性粒细胞外陷阱(EET)——由EOS释放的颗粒蛋白与DNA组成,诱导上皮衍生细胞因子—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(TSLP)和白介素-33(IL-33)产生,激活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(ILC2)和EOS,随后加重高T2型哮喘气道炎症8。
4) EOS活化后溶解形成的半乳糖凝集素-10可自结晶,形成Charcot-Leyden晶体,促进2型炎症7。
图1:EOS对2型炎症作用的概述7,8
MBP:主要碱性蛋白;EPX: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;TGF-β:转化生长因子β;EET:嗜酸性粒细胞外陷阱
在炎症的基础上,活化EOS释放的相关介质也会造成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,共同导致哮喘的急性发作2,5,7。
溯源:EOS助力哮喘急性发作的“元凶”—细胞因子
EOS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:骨髓中EOS成熟→外周血中EOS迁移→炎症组织中EOS募集 。白介素-5(IL-5)是一种强大的促炎细胞因子,主要由Th2、ILC2和肥大细胞分泌,在EOS成熟、迁移、活化、募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(见图2)9。IL-5通过IL-5受体(IL-5R)对EOS靶细胞产生影响,IL-5R由IL-5Rα和βc亚基组成,仅在成熟的EOS/嗜碱性粒细胞及骨髓中的祖细胞上表达10。IL-5与EOS表面的IL-5R特异性结合,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网络,刺激EOS分化、存活、增殖、粘附、脱颗粒等6,11。
图2:IL-5在EOS中的生物学作用9
此外,Th2型细胞介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-1(VCAM-1)/CC趋化因子/粒细胞-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GM-CSF)通路可实现EOS的粘附、迁移和激活等,而IL-4和IL-13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(见图3)5。
图3:EOS相关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5
破局:新型生物制剂降低EOS,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
近年来,随着对哮喘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,针对新靶点研发的生物制剂不断涌现,已成为重度哮喘领域治疗“新星”。2023哮喘全球防治创议(GINA)推荐,对于采用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ICS)-长效β2受体激动剂(LABA)治疗后有急性发作或症状控制不佳且有2型炎症的患者,建议加用抗IgE抗体、抗IL-5信号通路抗体、抗IL-4Ra抗体等生物靶向药物治疗1。新型生物制剂抗IL-5信号通路抗体、抗IL-4Ra抗体均靶向作用于EOS相关信号通路,不同程度降低EOS6,12,从而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预后。
总 结
EOS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炎症效应细胞,其释放的相关介质参与2型炎症过程。IL-5信号通路的激活,参与EOS的成熟、迁移、募集、活化等过程;目前,通过抗IL-5信号通路相关生物靶点来影响EOS炎症通路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治疗手段。新型生物制剂靶向作用于EOS相关信号通路,降低EOS及哮喘急性发作风险,满足临床需求,已成为国际权威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。
参考文献
1.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nagement and Prevention(2023 update). www.ginasthma.org.
2.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评估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. 中华内科杂志,2018,57(1):4-14.
3. McIntyre A, et al. Trends Mol Med. 2022 Dec;28(12):1112-1127.
4. Kraft M, et al. Eur Respir J. 2021 Dec 16;58(6):2100413.
5. Nakagome K, et al. Front Immunol. 2018 Sep 28;9:2220.
现货白银周一收市暴跌3.86%,报24.50美元/盎司。
6. Busse WW, et al. J Allergy Clin Immunol. 2022 Aug;150(2):235-249.
7. Van Hulst G, et al. Biochem Pharmacol. 2020 Sep;179:113963.
8. Choi Y, et al. J Asthma Allergy. 2022 Jun 14;15:803-810.
9. Pelaia C, et al. Front Physiol. 2019 Dec 17;10:1514.
10. 孙莹,等. 实用药物与临床,2023,26(5):461-466.
11. Pelaia C, et al. Biomed Res Int. 2018 May 10;2018:4839230.
12. Pelaia C, et al. Front Immunol. 2020; 11:603312.
(*下拉查看)
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参考,不用于推广目的。
审批编号:CN-136563
过期日期:2025-5-30 炒股杠杆平台哪个靠谱